2020年是“七五”普法收官之年。回看过去5年,福建法治宣传教育好似“春有百花冬有雪,无边光景时时新”,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扎实推进,创新亮点纷呈,交出来一份“七五”普法漂亮答卷。为此,人民网福建频道联合福建省司法厅特别策划推出《“七五”普法看福建》系列报道。
泉州市格外的重视法治宣传教育,对“七五”普法规划做到早谋划、早部署。市委、市政府将普法工作纳入每年综合绩效评估、综治平安建设考核评价和精神文明创建考核,通过强化目标绩效考核导向,推动各级各单位深化法治建设。而在具体的普法工作中,泉州市突出重点对象和重点内容,扎实推进法治宣传全覆盖。
泉州市突出抓好国家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这个“关键少数”和青少年这个“关键时期”的法治宣传教育。
在国家工作人员层面,着力健全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,各级党委都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作为党委(党组)中心组学习的重点内容,将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宪法法律和法规作为干部教育培训重点;五年来全市各级党校(行政干校)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80多期,培训党员干部超过4万人次,各单位共组织6797人次参加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测试,其中市管干部524人次,近3万名国家工作人员参加“法宣在线”学法考试;推进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,先后邀请党校学员、市直机关执法人员、公务人员等近3000人次到法院旁听行政案件、职务犯罪案件等庭审。
在青少年层面,一方面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,提高依法执教和依法治校水平,另一方面,针对“拔节孕穗期”的成长特点,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法治产品,广泛开展“法律进校园”,帮助青少年了解与生活、学习紧密关联的法律知识;全市中小学校开设法治教育课程,各级各类学校聘请了2768名法治副校长,补充校园法治教育力量,实现计划、教材、师资和课时“四落实”,2016年,全省教育法治工作会议暨依法治校现场会在石狮召开;注重学校、家庭、社会“三位一体”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体系建设,市委政法委、市检察院等12个部门共同发起成立“泉州市未成年人保护联盟”,建立跨部门法治宣传教育及未成年人保护合作机制,获教育部肯定;市司法局联合市关工委等部门启动“法治教育关爱青少年活动”,组织并且开展“五个百”系列宣传活动;市教育局、市司法局、市妇联、综治办等联合开展妇女儿童法治微电影征集展播活动,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原创微剧本187部、微电影36部,全市141万师生接受法治教育;发挥中小学生劳动实践基地作用,开设禁毒、交通、消防、环保等法治教育展馆,邀请法律工作者到基地开展讲座和警示教育;安溪县构筑未成年人普法教育工作立体观护工程,被授予第三届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“优秀组织奖”。
为推动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常态化,泉州市印发《关于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学习宣传宪法浓厚氛围的通知》,各级各部门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宪法宣传。市司法局开展宪法主题宣传活动,印制发放宪法单行本6万多册,开展宪法专题法治讲座38场次,开设“微课堂”专栏,邀请法学专家对宪法有关内容做解读;加强中小学生宪法理念教育,市司法局与市教育局联合开展以“我与宪法”主题征文活动、“学习宪法 尊崇宪法”宪法知识有奖问答、“大手拉小手”宪法主题学法手抄报活动,广泛开展“宪法晨读”活动;惠安县建成全市首家宪法主题教育馆,展现宪法文化、宪法发展和依法治国历史进程;洛江区建成突出宪法主题、强化互动元素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。安溪县编印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关知识》手册16万册,作为“学生带法回家”材料。
《民法典》颁布后,泉州市第一时间组织并且开展学习宣传,将《民法典》学习宣传纳入“法律八进”活动内容,利用视频、动漫、微电影、H5、法条释义、案例分析等形式,全方位、立体化阐释《民法典》,引导社会各界学习宣传贯彻民法典。各级党委(党组)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开展学习讨论,市委中心组(扩大)会议邀请福州大学教授作题为《改善营商环境 发展社会经济——〈民法典〉解读》的专题讲座;邀请华侨大学教授作《民法典》线万多人次;丰泽区制作快板《民法典之花开侨乡》,打造多个民法主题社区公园;永春县编印《民法典亮点案例解释选编》,成立《民法典》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宣讲。
泉州市还深入开展“防控疫情 法治同行”专项法治宣传活动,编印《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法律知识读本》5万本、《关于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》宣传折页1万份,引导广大群众遵纪守法。丰泽区在“学习强国”平台上刊登抗疫公益歌曲《天使的微笑》、“蟳蜅女阿香”系列疫情防控漫画,运用“活查封”等司法手段帮助某口罩机生产企业度过难关的事例被央媒报道。
按照“贴近群众、贴近基层、贴近实际”的思路,以“法律八进”为载体,扎实推动法治宣传向纵深发展,实现平台建设全方位覆盖、普法手段全媒体运用、宣传活动全行业开展。
为实现平台建设全方位覆盖,泉州市在村(社区)搭建法治宣传教育平台,全方面推进“五个一”(即:一个法治宣传栏、一所法治学校、一个法律图书阅览室、一支义务普法宣传队伍、每户居民一本普法简明读本),并借力村(居)法律顾问,开展村(居)民法治教育。充分的发挥各类法治宣传阵地作用,采取法治讲座、宣传橱窗、手机报、广播、电视、网络、电子屏、横幅、咨询台、宣传折页、画册等多种形式,广泛宣传与群众切身利益紧密关联的法律和法规,开展常态化普法和重要节点普法。市民政局在宏福园、革命烈士陵园、慈善总会、救助站、福利中心等群众办事场所建设公共法治宣传教育设施;泉港区对接石化园区建设,创建“法润石化”司法服务品牌,成立全省首家行政争议调解中心;晋江市探索服务外包形式,创新推出“社工+义工”普法服务项目。
在普法手段全媒体运用方面,泉州市在全省率先建立媒体公益普法制度,对公益普法在频道、版面、时间、位置、地段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,确保普法公益广告数量占公益广告总量的20%以上。各级各部门依托电视台、报纸等媒体开设法律精品课堂和普法专栏,巩固传统媒体品牌,抓牢传统媒体受众;鲤城区推出全省首个普法脱口秀“鲤检”100秒;石狮市“法治讲堂”,要求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年至少上一堂法治课。拓展“互联网+普法”新阵地,各级各部门依托官方网站、微信、微博、头条号、抖音等开展“微”普法,构建普法“微”矩阵。全市公安机关结合“扫黑除恶”“飓风肃毒”“打击防范虚假信息诈骗犯罪”等活动,依托微博、微信、门户网站等新媒体,开展专题法治宣传;丰泽区开通全省首个普法抖音政务号“丰泽司法”,通过该抖音号开展的“林则徐禁毒教育基地讲解员比赛”点击率突破206万;安溪县通过“钉钉”直播开展“青少年模拟法庭”校园巡演活动等。
为推进普法宣传活动在全行业展开,泉州市开展“服务大局普法行”主题实践活动,在重点抓好法律进机关、进学校的基础上,围绕中央和省委、市委工作大局,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开展法律进企业、进乡村、进社区、进军营活动,并结合泉州实际,推动法律进寺庙、进监所。
2020年是“七五”普法收官之年。回看过去5年,福建法治宣传教育好似“春有百花冬有雪,无边光景时时新”,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扎实推进,创新亮点纷呈,交出来一份“七五”普法漂亮答卷。为此,人民网福建频道联合福建省司法厅特别策划推出《“七五”普法看福建》系列报道。
泉州市格外的重视法治宣传教育,对“七五”普法规划做到早谋划、早部署。市委、市政府将普法工作纳入每年综合绩效评估、综治平安建设考核评价和精神文明创建考核,通过强化目标绩效考核导向,推动各级各单位深化法治建设。而在具体的普法工作中,泉州市突出重点对象和重点内容,扎实推进法治宣传全覆盖。
泉州市突出抓好国家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这个“关键少数”和青少年这个“关键时期”的法治宣传教育。
在国家工作人员层面,着力健全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,各级党委都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作为党委(党组)中心组学习的重点内容,将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宪法法律和法规作为干部教育培训重点;五年来全市各级党校(行政干校)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80多期,培训党员干部超过4万人次,各单位共组织6797人次参加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测试,其中市管干部524人次,近3万名国家工作人员参加“法宣在线”学法考试;推进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,先后邀请党校学员、市直机关执法人员、公务人员等近3000人次到法院旁听行政案件、职务犯罪案件等庭审。
在青少年层面,一方面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,提高依法执教和依法治校水平,另一方面,针对“拔节孕穗期”的成长特点,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法治产品,广泛开展“法律进校园”,帮助青少年了解与生活、学习紧密关联的法律知识;全市中小学校开设法治教育课程,各级各类学校聘请了2768名法治副校长,补充校园法治教育力量,实现计划、教材、师资和课时“四落实”,2016年,全省教育法治工作会议暨依法治校现场会在石狮召开;注重学校、家庭、社会“三位一体”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体系建设,市委政法委、市检察院等12个部门共同发起成立“泉州市未成年人保护联盟”,建立跨部门法治宣传教育及未成年人保护合作机制,获教育部肯定;市司法局联合市关工委等部门启动“法治教育关爱青少年活动”,组织并且开展“五个百”系列宣传活动;市教育局、市司法局、市妇联、综治办等联合开展妇女儿童法治微电影征集展播活动,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原创微剧本187部、微电影36部,全市141万师生接受法治教育;发挥中小学生劳动实践基地作用,开设禁毒、交通、消防、环保等法治教育展馆,邀请法律工作者到基地开展讲座和警示教育;安溪县构筑未成年人普法教育工作立体观护工程,被授予第三届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“优秀组织奖”。
为推动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常态化,泉州市印发《关于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学习宣传宪法浓厚氛围的通知》,各级各部门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宪法宣传。市司法局开展宪法主题宣传活动,印制发放宪法单行本6万多册,开展宪法专题法治讲座38场次,开设“微课堂”专栏,邀请法学专家对宪法有关内容做解读;加强中小学生宪法理念教育,市司法局与市教育局联合开展以“我与宪法”主题征文活动、“学习宪法 尊崇宪法”宪法知识有奖问答、“大手拉小手”宪法主题学法手抄报活动,广泛开展“宪法晨读”活动;惠安县建成全市首家宪法主题教育馆,展现宪法文化、宪法发展和依法治国历史进程;洛江区建成突出宪法主题、强化互动元素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。安溪县编印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关知识》手册16万册,作为“学生带法回家”材料。
《民法典》颁布后,泉州市第一时间组织并且开展学习宣传,将《民法典》学习宣传纳入“法律八进”活动内容,利用视频、动漫、微电影、H5、法条释义、案例分析等形式,全方位、立体化阐释《民法典》,引导社会各界学习宣传贯彻民法典。各级党委(党组)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开展学习讨论,市委中心组(扩大)会议邀请福州大学教授作题为《改善营商环境 发展社会经济——〈民法典〉解读》的专题讲座;邀请华侨大学教授作《民法典》线万多人次;丰泽区制作快板《民法典之花开侨乡》,打造多个民法主题社区公园;永春县编印《民法典亮点案例解释选编》,成立《民法典》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宣讲。
泉州市还深入开展“防控疫情 法治同行”专项法治宣传活动,编印《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法律知识读本》5万本、《关于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》宣传折页1万份,引导广大群众遵纪守法。丰泽区在“学习强国”平台上刊登抗疫公益歌曲《天使的微笑》、“蟳蜅女阿香”系列疫情防控漫画,运用“活查封”等司法手段帮助某口罩机生产企业度过难关的事例被央媒报道。
按照“贴近群众、贴近基层、贴近实际”的思路,以“法律八进”为载体,扎实推动法治宣传向纵深发展,实现平台建设全方位覆盖、普法手段全媒体运用、宣传活动全行业开展。
为实现平台建设全方位覆盖,泉州市在村(社区)搭建法治宣传教育平台,全方面推进“五个一”(即:一个法治宣传栏、一所法治学校、一个法律图书阅览室、一支义务普法宣传队伍、每户居民一本普法简明读本),并借力村(居)法律顾问,开展村(居)民法治教育。充分的发挥各类法治宣传阵地作用,采取法治讲座、宣传橱窗、手机报、广播、电视、网络、电子屏、横幅、咨询台、宣传折页、画册等多种形式,广泛宣传与群众切身利益紧密关联的法律和法规,开展常态化普法和重要节点普法。市民政局在宏福园、革命烈士陵园、慈善总会、救助站、福利中心等群众办事场所建设公共法治宣传教育设施;泉港区对接石化园区建设,创建“法润石化”司法服务品牌,成立全省首家行政争议调解中心;晋江市探索服务外包形式,创新推出“社工+义工”普法服务项目。
在普法手段全媒体运用方面,泉州市在全省率先建立媒体公益普法制度,对公益普法在频道、版面、时间、位置、地段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,确保普法公益广告数量占公益广告总量的20%以上。各级各部门依托电视台、报纸等媒体开设法律精品课堂和普法专栏,巩固传统媒体品牌,抓牢传统媒体受众;鲤城区推出全省首个普法脱口秀“鲤检”100秒;石狮市“法治讲堂”,要求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年至少上一堂法治课。拓展“互联网+普法”新阵地,各级各部门依托官方网站、微信、微博、头条号、抖音等开展“微”普法,构建普法“微”矩阵。全市公安机关结合“扫黑除恶”“飓风肃毒”“打击防范虚假信息诈骗犯罪”等活动,依托微博、微信、门户网站等新媒体,开展专题法治宣传;丰泽区开通全省首个普法抖音政务号“丰泽司法”,通过该抖音号开展的“林则徐禁毒教育基地讲解员比赛”点击率突破206万;安溪县通过“钉钉”直播开展“青少年模拟法庭”校园巡演活动等。
为推进普法宣传活动在全行业展开,泉州市开展“服务大局普法行”主题实践活动,在重点抓好法律进机关、进学校的基础上,围绕中央和省委、市委工作大局,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开展法律进企业、进乡村、进社区、进军营活动,并结合泉州实际,推动法律进寺庙、进监所。